“国色争春”是咏牡丹的曲美佳作,在诸多方面展现出独特艺术魅力
发布时间:2025-04-11 11:06 浏览量:20
鹧鸪天 • 国色争春
辽宁省本溪市 杜国珍
红粉深蓝任卷舒,众芳惟显亮妍珠。新妆雨后媚娇艳,清墨云停醉影殊。
丹靓碧,瑞香酥。凝眸嫣得摄心扶。莫携曼妙轻风去,羞得诸英落子孤。
【木樨评点】
起笔先以夸赞的手法对牡丹进行特质的描写,顺着笔路对仗出牡丹的景气之貌相。下片顺势而为,写的流畅,“摄心扶”体现出怜惜之意,再以结尾的生怕得好景不长,随风而去,落莫了这一番欣欣盎然好景象。留有余味。
【词家解读】
《鹧鸪天•国色争春(咏牡丹)》是一首描绘牡丹之美的词作,通过对牡丹形态、色泽、神韵等方面的描写,表达了词人对牡丹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以下是详细解读:
上阕
“红粉深蓝任卷舒,众芳惟显亮妍珠”,描绘了牡丹色彩的丰富与艳丽,红粉、深蓝等颜色随意地舒展变化,在众花之中,牡丹如明亮美丽的珍珠般显眼,突出了牡丹在花丛中的独特地位。
“新妆雨后媚娇艳,清墨云停醉影殊”,写雨后的牡丹如同刚刚梳妆过的美人,娇艳妩媚,清新的墨色在云停之时,映衬着牡丹那令人沉醉的殊异身影,通过雨后和云停两个特定场景,展现出牡丹不同时刻的动人姿态。
下阕
“丹靓碧,瑞香酥”,进一步描写牡丹的色泽和香气,红色的花朵鲜艳美丽,绿色的叶子衬托着,散发着祥瑞的香气,令人心醉。
“凝眸嫣得摄心扶”,词人凝视着牡丹,不禁为它的美丽所摄,心灵仿佛被扶持、被触动,强调了牡丹的魅力之大。
“莫携曼妙轻风去,羞得诸英落子孤”,表达了词人对牡丹的不舍之情,希望牡丹不要随着轻风吹拂而离去,因为它的美丽让其他花朵都自愧不如,若它离去,其他花朵就会显得孤单落寞,从侧面烘托出牡丹的美是独一无二、无可比拟的。
整首词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将牡丹的国色天香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融入了词人的主观情感,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牡丹的魅力和词人对它的喜爱与赞美。
“红粉深蓝任卷舒”
【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这首词的妙处】
这首词在写作手法上颇具妙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色彩描写
词中运用了丰富的色彩词,如“红粉”“深蓝”“丹靓碧”等,生动地描绘出牡丹颜色的绚丽多彩,使读者仿佛能亲眼见到那娇艳欲滴、色彩斑斓的牡丹,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拟人修辞
“新妆雨后媚娇艳”将牡丹比作刚刚梳妆后的美人,赋予其“媚娇艳”的特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牡丹雨后娇艳妩媚的姿态,让牡丹具有了人的神韵和气质,增添了作品的感染力。
衬托手法
“众芳惟显亮妍珠”通过众花来衬托牡丹,突出牡丹在群花中如明珠般耀眼,“羞得诸英落子孤”又以其他花朵的自愧不如,进一步衬托出牡丹的美丽和独特,使其国色天香的形象更加鲜明。
多感官描写
“瑞香酥”从嗅觉角度描写牡丹的香气,“凝眸嫣得摄心扶”从视觉和心理角度,写词人被牡丹的美丽所吸引,“新妆雨后媚娇艳,清墨云停醉影殊”则是从视觉角度描绘牡丹的姿态和神韵,多种感官的综合运用,使读者能全方位地感受到牡丹的魅力。
动静结合
“红粉深蓝任卷舒”写出了牡丹花瓣色彩的变化,是动态描写,“清墨云停醉影殊”则是静态描写,描绘出云停时牡丹的静态美,动静结合,使画面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让牡丹的形象更加鲜活生动。
“众芳惟显亮妍珠”
【如何从整体结构上赏析这首词的精妙之处?】
这首词在整体结构上精妙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上阕重描写,层层递进
上阕先总写牡丹色彩的丰富多变,“红粉深蓝任卷舒”,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突出其艳丽。接着通过“众芳惟显亮妍珠”,将牡丹放在众花的背景中,衬托出它的出众。然后聚焦到雨后和云停两个特定时刻,“新妆雨后媚娇艳,清墨云停醉影殊”,细腻地描绘出牡丹在不同情境下的娇艳姿态和独特神韵,从整体到局部,层层递进,逐步深入地展现了牡丹的美。
下阕重抒情,情景交融
下阕先以“丹靓碧,瑞香酥”继续描写牡丹的色泽和香气,为抒情做铺垫。“凝眸嫣得摄心扶”直接抒发词人对牡丹的喜爱和被其魅力深深吸引的情感。最后“莫携曼妙轻风去,羞得诸英落子孤”,借希望牡丹不要随风离去,以及想象其他花朵因牡丹离去而孤单的情景,委婉地表达出对牡丹的留恋,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上下阕呼应,结构严谨
上阕侧重描写牡丹的外在美,下阕侧重表达词人的情感,上下阕相互呼应。上阕的描写为下阕的抒情奠定基础,下阕的抒情是对上阕描写的升华,使整首词在内容上紧密联系,结构上浑然一体,完整地展现了词人对牡丹的赞美之情。
“新妆雨后媚娇艳”
【再从对仗的角度赏析这首词的精妙之处】
这首词在对仗方面有以下精妙之处:
工整巧妙
“红粉深蓝任卷舒,众芳惟显亮妍珠”中,“红粉深蓝”是并列结构的偏正短语,与“众芳惟显”在结构和词性上相对,“任卷舒”对“亮妍珠”,“任”对“亮”(动词相对),“卷舒”对“妍珠”(动词和名词相对),虽不是严格的工对,但也颇为巧妙,展现了牡丹色彩的丰富与在众花中突出的特点。“丹靓碧,瑞香酥”中,“丹靓碧”是三种颜色的罗列,“瑞香酥”是从嗅觉和触觉角度描述牡丹,结构和词性上也有一定的对应,描绘出牡丹的色泽与香气。
增强表现力
“新妆雨后媚娇艳,清墨云停醉影殊”,“新妆雨后”对“清墨云停”,都是时间或情境状语,分别描绘了雨后和云停时的状态,“媚娇艳”对“醉影殊”,生动地写出了牡丹在不同情境下的姿态和神韵,对仗不仅使句子形式整齐,而且通过不同场景的对比,强化了牡丹的美丽动人,增强了词作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丰富意境
对仗的运用使词在形式上具有节奏感和韵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通过对仗所呈现的不同画面和情境,如“红粉深蓝”与“众芳惟显”、“新妆雨后”与“清墨云停”等,丰富了词作的意境,让读者能够更加全面、细致地感受到牡丹的美,从色彩、姿态到神韵,全方位地领略到牡丹的魅力,使词作更具艺术韵味。
“清墨云停醉影殊”
【除了对仗,这首词还有哪些修辞手法?】
除了对仗,这首词还运用了以下修辞手法:
比喻
“众芳惟显亮妍珠”把牡丹比作明亮美丽的珍珠,突出了牡丹在众花中的出众与珍贵,形象地表现出牡丹的艳丽和光彩照人。
拟人
“新妆雨后媚娇艳”将牡丹拟人化,赋予它“新妆”“媚娇艳”等人的特征,仿佛牡丹是一位梳妆后的美人,娇艳妩媚,生动形象地展现出牡丹雨后的动人姿态,使牡丹的形象更加鲜活、富有情趣。“羞得诸英落子孤”也将其他花朵拟人化,“羞得”一词赋予它们人的情感,生动地表现出其他花朵在牡丹面前自愧不如的状态。
夸张
“凝眸嫣得摄心扶”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说词人凝视牡丹时,被其美丽深深吸引,以至于心灵仿佛被摄取、被扶持,突出了牡丹的魅力之大,使读者能深刻感受到词人对牡丹的痴迷与喜爱。
“丹靓碧,瑞香酥”
【拟人手法使词作在这阕比兴文学作品中起到哪些作用?】
在这阕比兴文学作品中,拟人手法起到了以下重要作用:
赋予牡丹生命与情感:“新妆雨后媚娇艳”将牡丹拟人化为刚刚梳妆后的美人,使其具有了人的娇艳妩媚之态,让牡丹不再是无生命的植物,而是仿佛有了自己的情感和神态,更能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让读者感受到牡丹的灵动之美。
增强作品的感染力:通过“羞得诸英落子孤”把其他花朵拟人化,赋予它们“羞”的情感,生动地描绘出以牡丹为代表的美好事物的独特魅力,这种生动的描写使作品更具感染力,让读者更能体会到作者对牡丹的赞美之情。
深化主题:拟人手法使牡丹成为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它象征着美好、高贵和出众。作者借牡丹的形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赞美,深化了作品的主题,使作品不仅仅是对牡丹的简单描写,更是对美好品质和事物的歌颂。
“凝眸嫣得摄心扶”
【拟人手法在这首词中是如何与对仗等修辞手法结合使用的?】
在这首词中,拟人手法与对仗等修辞手法相互配合,共同增强了词作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具体如下:
与对仗结合
在“新妆雨后媚娇艳,清墨云停醉影殊”这一对仗句中,“新妆雨后媚娇艳”运用了拟人手法,将牡丹比作新妆的美人,“媚娇艳”突出其拟人化的姿态。同时,此句与“清墨云停醉影殊”形成对仗,在形式上整齐优美,节奏感强。通过对仗,将雨后和云停两种不同情境下牡丹的姿态进行对比呈现,而拟人手法则让这两种姿态更加生动形象,仿佛是美人在不同场景下的展现,二者结合使牡丹的形象更加鲜明、动人。
与比喻结合
“众芳惟显亮妍珠”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牡丹比作妍珠,突出其在众花中的独特地位。而“羞得诸英落子孤”则使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诸英“羞”的情感。比喻从外在形象上强调了牡丹的珍贵美丽,拟人则从情感状态上衬托出牡丹的出众,两种手法相结合,既描绘了牡丹的外在美,又通过其他花朵的“羞”侧面表现出牡丹的魅力,使牡丹的形象更加立体丰满。
与夸张结合
“凝眸嫣得摄心扶”运用夸张手法,强调词人被牡丹吸引的程度之深。“新妆雨后媚娇艳”中的拟人手法将牡丹赋予人的娇艳姿态,使得牡丹的美更加具体可感。先通过拟人将牡丹的美生动展现,再用夸张凸显这种美对人的影响,两者结合,强烈地表达出词人对牡丹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莫携曼妙轻风去”
【词的下阕中“莫携曼妙轻风去,羞得诸英落子孤”有何深意?】
“莫携曼妙轻风去,羞得诸英落子孤”这句词有以下深意:
表达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莫携曼妙轻风去”直接表达了词人对牡丹的不舍之情,希望牡丹不要随着轻风吹拂而离去,体现出词人对牡丹所代表的美好事物的珍惜与留恋,希望美好能够永驻。
突出牡丹的独特魅力:“羞得诸英落子孤”通过拟人手法,以其他花朵的“羞”和“落子孤”来衬托牡丹的出众,进一步强调了牡丹在词人心中的独特地位,说明牡丹的美让其他花朵都自惭形秽,突出了牡丹无与伦比的魅力。
蕴含对人生的思考:从更深层次来看,这句词也可能蕴含着词人对人生中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牡丹象征着生活中的美好,而“莫携”“羞得”等词则流露出词人希望抓住美好、不让其轻易消逝的愿望,同时也暗示了美好事物的稀缺性和珍贵性,引发读者对人生中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羞得诸英落子孤”
【请从炼字角度赏析“莫携曼妙轻风去,羞得诸英落子孤”。】
在“莫携曼妙轻风去,羞得诸英落子孤”中,以下几个字值得细细品味:
“携”字:将牡丹拟人化,赋予其动态感,仿佛牡丹具有主观意识,能够“携带”着轻风离去。这个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词人眼中牡丹的轻盈、灵动之态,同时也表现出词人对牡丹离去的担忧,一个字便巧妙地传达出词人对牡丹的不舍之情。
“羞”字:运用拟人手法,将其他花朵人格化,生动地描绘出其他花朵在牡丹面前自愧不如的神态。“羞”字赋予了诸花情感,使它们有了人的心理活动,从而更加突出了牡丹的美丽与出众,从侧面衬托出牡丹的国色天香。
“孤”字:既写出了其他花朵在牡丹的映衬下显得孤单、落寞的状态,又暗示了牡丹的独一无二。“孤”字强化了牡丹在词人心目中的独特地位,同时也营造出一种略带伤感的氛围,与词人对牡丹的留恋之情相呼应,使读者更能感受到词人对牡丹的偏爱。
【词家评点】
《鹧鸪天•国色争春》是一首描写牡丹的佳作,在诸多方面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以下是详细的评点:
内容方面
主题鲜明:整首词围绕牡丹展开,通过对牡丹色彩、姿态、神韵等方面的描写,表达了词人对牡丹的赞美与喜爱之情,主题突出,国色争春的主题贯穿始终。
内容丰富:上阕从牡丹的色彩“红粉深蓝任卷舒”写起,接着写其在众花中的突出地位“众芳惟显亮妍珠”,然后描绘了雨后和云停时牡丹的娇艳姿态,下阕继续描写牡丹的色泽“丹靓碧”、香气“瑞香酥”,并融入词人的情感,内容涵盖了牡丹的多个方面,较为丰富。
手法方面
多种修辞共用: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对仗等修辞手法。如“众芳惟显亮妍珠”是比喻,“新妆雨后媚娇艳”是拟人,“凝眸嫣得摄心扶”是夸张,“新妆雨后媚娇艳,清墨云停醉影殊”是对仗。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使牡丹的形象生动逼真,如在眼前,也增强了词作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情景交融:上阕侧重写景,描写牡丹之美,下阕侧重抒情,如“凝眸嫣得摄心扶”“莫携曼妙轻风去,羞得诸英落子孤”,抒发词人对牡丹的喜爱、留恋之情,情景交融,使词作既富有景的生动,又饱含情的真挚。
语言方面
用词精准:如“任卷舒”的“任”字,生动地表现出牡丹色彩变化的自由随性;“媚娇艳”“醉影殊”等词,精准地描绘出牡丹不同状态下的姿态和神韵。
富有韵律:词中语言具有韵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如“红粉深蓝任卷舒,众芳惟显亮妍珠”等句,平仄相间,节奏明快,符合鹧鸪天的词牌格律,增强了词作的音乐性。
结构方面
层次清晰:上阕先总写牡丹色彩,再写其在众花中的地位,然后具体描写不同情境下的牡丹;下阕先写牡丹的色泽香气,再抒情,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首尾呼应:上阕写牡丹的美丽,下阕以希望牡丹不要离去结尾,首尾呼应,使整首词在结构上浑然一体,完整地表达了词人对牡丹的情感。
【杜国珍创作随笔】
跟着老师学习辛弃疾词作,感触颇深。一路走过,回头望去,自己早已和开始时不同,随着进程而慢慢的升华。寻找到喜爱的事、喜爱的人,拥有一方可以守护的天地,是一件多么高兴的事。人生的意义,就在于让自己多年后回忆起心舒的往事,依然可以骄傲地昂起头。
以后的岁月里,还要继续跟随老师探寻诗,词的创作,与时俱进,做好自己。祝福老师!祝福同学!
《咏牡丹》课件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