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家具第三季第四集如何调整
发布时间:2025-03-13 05:57 浏览量:6
我们拿上市较久的海康威视为例,其ROE上市时也惊为天人,最高为82.8%,但很快就下跌,并最终回归到30%左右的常态
此刻,假如你不重视这个问题,那么,对于海底捞这样刚上市高ROE的公司,将会产生一个巨大的困境:到底该如何估值
从现金流贴现角度,对刚刚上市的海底捞、海康威视,如果你要做DCF模型估值,那么,在判断核心数据(业绩内生增速)时,会用到ROE*再投资率来做测算,很显然,最终的估值结果将大幅失真
如果你按照海底捞100%以上的ROE(或ROIC)去计算内生增速,进而进行现金流贴现,会发现贴现回来的PE高达80到120倍左右
稍有投资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这个估值,显然是无法接受的。就算海底捞再牛逼,如果你用80倍以上的估值去买,可以说都是在博傻
因此,此处我们得出一个关乎估值的重要结论:如果遇到畸高ROE的公司,务必要对其ROE进行调整。
好,那么,对于海底捞,以及本案索菲亚、乃至海康威视、分众传媒这样刚上市时ROE畸高的公司,究竟应该如何做调整,以获得合理的投入资本回报数据?
我们认为:一种合理的调整方式,是参考行业可比公司、行业龙头的ROE水平,来预判其正常的投入资本回报率。
比如,和海底捞同赛道的呷哺呷哺(低端火锅,资产不大可能比海底捞更重),近5年来ROIC和ROE基本维持在20%到30%之间,可以据此来锚定海底捞的“实际投入资本回报率”水平
读到此处,你可能会质疑:呷哺呷哺这种低端火锅,和伟大的海底捞怎么能比?
我们还可以沿着这个思路,继续发散思维,找一个全球范围内的连锁餐饮巨头来做比较——比如,美股公司麦当劳。麦当劳够牛逼了吧,足够秒杀海底捞了吧。
麦当劳近五年来的ROIC,维持在16%到20%之间,ROE由于潜在的杠杆因素相对较高,但也在30%到40%左右的水平(剔除异常值)
以连锁餐饮的基本商业逻辑来看,麦当劳作为快餐巨头,单店的资产绝对、绝对、绝对不可能比海底捞更重,因而海底捞的投入资本回报率,按道理说不可能高出麦当劳太多
如果连麦当劳的案例都说服不了你,那么,我们再来看星巴克
预知后续,且听下回分解
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