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式家具——橱柜的四种基本形制
发布时间:2025-01-16 17:25 浏览量:23
明代橱柜的主要用途是储藏物品。柜的形体较大,有两扇对开的门;橱的形体较小,在橱面之下有抽屉。
明代柜橱的形制很多,有圆角柜、方角柜、两件柜、四件柜、亮格柜、闷户橱等。
圆角柜
圆角柜是典型的明式家具,各历史时期都有由各种木料制作的圆角柜,流行区域遍及大江南北。
关于圆角柜的名称,王世襄先生在《明式家具研究》中通过圆角柜与方角柜的对比进行了阐述:“圆角柜”、“方角柜”是北京匠师常用的名称。它是按柜顶转角为圆、方来命名的。从结构来看,柜角之所以有圆有方,是由有柜帽和无柜帽来决定的,而柜帽之有无,又是由两种不同装门的方法决定的。凡是木轴门,门边上下两头伸出门轴,必须纳入臼窝,方能旋转启闭,上面的一个臼窝,只有造在喷出的柜帽上最为合适。柜帽的转角,多削去硬棱,成为柔和的软角,因而叫“圆角柜”。
圆角柜“上小下大”造型的圆角柜,又可称之为“A字柜”、“面条柜”;而上部或周身以棂格攒接的透格门柜造型的圆角柜民间又叫“鸡笼橱”、“气死猫”。
看似简单的圆角柜,其实有非常多的奥妙,可以说是几百年间最普通也最有雅趣的储物器什。
方角柜
红木家具的经典款式方角柜,方角柜一般用方木材作为框架,上下是一样大,因此柜面的各体都是垂直呈90度,没有上敛下伸的侧脚,柜顶都是没有柜帽,柜子的各角多用粽角榫,门扇与立栓之间用铜质合页连接,因而外形是方或者长的。方角柜柜门的形式如同圆角柜,有的有闩杆,有的无闩杆,后者在北京匠师的口语中有一个流行的名称叫“硬挤门”。有的方角柜柜身、大框及门的边抹都打洼,作法颇有古趣。
方角柜在类型上面分为三种:大、中、小,一般大方角柜居多。方角柜从形式上可分为两种,一是无顶柜(或称顶箱)的方角柜,古人因其外形方方正正,顶部无箱,有如一部装入函套的线装书,故有“一封书式”之称。另一种是由上下两截组成,下面较高的一截叫“立柜”,又叫“竖柜”;上面较矮的一截叫“顶柜”,又叫“顶箱”,上下合起来叫“顶箱立柜”,又由于柜子多成对组合,每对柜子立柜、顶箱各两件,共计四件,故又叫“四件柜”。
亮格柜
亮格柜是架格与柜子的结合,常见架格在上或全敞,或加后背,或安券口等形式,齐人肩或稍高,中置器物利于观赏,以一层的样式居多,柜子在下利于重心稳固。
此外亮格柜还有一种固定样式称万历柜,常见上层亮格,中为柜子,柜身无足,柜下设一具矮几支承,也有少见的三面安券口再加上栏杆的,也称为万历柜。
据闻起源于万历年间的收藏鉴赏古董之风大盛而产生,但此说法并无确切的佐证,此款缅甸花梨亮格柜,是明式亮格柜的基本样式,后装背板,三面安券口,正面呈壸门形沿边起线,饰卷叶纹,两侧光素,层板微微落堂,利于置物,柜门一木双开,对称纹理,整件简练、朴质、醇厚,形体不大却十分耐品,与茶桌、文房、玄关、办公桌等均可搭配。
闷户橱
闷户橱是一种身兼承置物品和储藏物品双重功能的家具。闷户橱颇似桌案,只是在案面之下有抽屉,有两个抽屉或三个抽屉,称为连二橱或连三橱。抽屉之下又有间仓(即暗仓),故名“闷户橱”。既能陈放、储存物品,亦可作桌案之用,非常实用,为典型明式家具,至今江市民间仍有沿用。这种家具北方使用较普遍,南方不多见。
闷户橱的闷仓一般位于抽屉的下方,前有立墙为挡板,四面和下部用模板封闭,不可开启。立墙通常有一定的装饰图案和造型,使其看起来不像抽屉。只有上部的抽屉作为闷仓的门,存放物品时要将抽屉拉出来。当将抽屉推进去后,闷仓便被封闭起来,外表也看不见这一结构的存在。
*文章来源家居微观察,图片红桥红!任何涉及版权权益问题请事先留言或加好友告知,红桥红第一时间说明或删除并赔付版权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