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林间养生讲堂|立秋后要注意养心!被称为“心之谷”的它,适宜家中常备!
发布时间:2024-08-12 19:14 浏览量:17
不知不觉,已然立秋。
立秋预示着秋天的开始,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蝉鸣。意思是立秋后开始出现凉爽的偏北风,庄稼和草地在清晨出现凝结的露珠,秋蝉也会发出最后的鸣叫。
虽然天气会逐渐凉爽,但目前仍在伏中,往往是“秋已立,暑难消”。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入秋后养生一要注意润燥养阴,二要注意强心健神!
赤小豆,味甘、酸,性微寒,归心、小肠、脾经,具有利水消肿,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的功效,主治水肿,脚气,黄疸,淋病,便血等症状。
赤小豆又称赤豆,红饭豆,蛋白豆,因其淀粉含量高,又被人们称为“饭豆”。《本草纲目》中说:“赤小豆,心之谷也。其性下行,通于小肠,能入阴分,治有形之病”,非常适合早秋暑热养生时食用,既可以润燥养阴,又可以强心健神!
高营养、多功能的杂粮
作为药食同源的常见食材,赤小豆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高营养、多功能的杂粮,每100克中含有蛋白质20.7克左右、脂肪0.5克左右、碳水化合物58克左右,粗纤维4.9克左右。
此外,每100克赤小豆中,钙含量约为67毫克,铁含量约为5.2毫克。赤小豆中还含有钠、磷、钾、硒等矿物质和维生素B1 、B2、维生素E等物质,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秋季养心,常备赤小豆
立秋后养心,既要防“秋愁”,也要忌大补。养生的重中之重在于养心,伤春悲秋最不可取,心态平和是养心的关键所在。除了调整好心态之外,还要切忌大补,秋季是收敛的季节,不宜于过度进补,过度进补容易伤身。养生须顺应自然,循序渐进,而秋季养生的食疗食谱中必不可少的就是赤小豆,这是为什么呢?
1、利水消肿
赤小豆具有利尿作用, 有助于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缓解水肿症状,可用于辅助治疗心源性水肿和肾脏性水肿。煮汤饮服,还可用于辅助治疗肝脏、营养不良、炎症等多种原因引起的水肿。
2、健脾益胃
红小豆煮粥食之,有健脾胃、利水湿的作用。凡脾虚不运、腹水胀满、小便不利、黄疸、泻痢者,皆可食用。
3、补血瘦体
赤小豆中含有丰富的铁元素,对缺铁性贫血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对女性尤为适宜,女性常食赤小豆,能预防缺铁性贫血,调节经期不适。由于赤小豆性善下行,通利水道,古人有“多食令人瘦”的说法。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赤小豆含热量低,且富含维生素E及钾、镁、磷、锌、硒等活性成分,是典型的高钾食物,有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作用,可以起到美容瘦身的效果。
4、提高免疫力
赤小豆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为身体提供多种营养,有利于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
3种家常食疗法——祛湿健脾、补气血
赤小豆玉米青豆饭 ⬇
材料:赤小豆60克、青豆25克、大米1000克、玉米粒适量
做法:赤小豆提前用水浸泡1小时,青豌豆用清水淘洗干净待用。将赤小豆、玉米一同置于锅内,加入两倍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30分钟,熄火待用。将煮好的玉米和赤小豆连同汤水一起放到电饭锅里,倒入淘洗后的大米,放入青豌豆将饭煲熟即可。
功效:排寒祛湿
五红汤⬇
材料:赤小豆30g、枸杞3g、红枣5个、红皮花生20g、红糖一小块
做法:将花生和赤小豆提前浸泡2小时,红枣去核,枸杞洗净。锅中加入适量的水,倒入红豆和花生,大火煮开转小火煮40分钟,煮至红豆开花,加入红糖和枸杞,搅拌均匀后煮2分钟即可。
功效:益气补血
慕林间||樱花薏米苦荞茶 ⬇
茶包配料:樱花、薏米、黄苦荞、五指毛桃、茯苓、蒲公英、赤小豆、炒大麦、陈皮、枸杞、芡实、桑叶、栀子
冲泡法:将茶包倒入养生壶,开水冲泡,焖3~5分钟,至茶汤澄澈清亮即可饮用,可续杯500~800ml的水。
熬煮法:将茶包倒入养生壶,加入500~800ml的清水,煮5~10分钟,至茶汤澄澈清亮即可饮用。
煲汤法:用500~800ml的清水熬煮8~10分钟,滤出药材,将茶汤与其他煲汤材料慢炖。
功效:健脾祛湿、边清边补、利尿消肿、润肠通便、减脂降糖、抗炎解毒。
注意:樱花薏米苦荞茶的茶包经过科学配比,13味道地药材均经过麸炒工艺处理炒至熟茶,寒性弱,更适合大多数人的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