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家具丨中国家具漆还会有收购吗?
发布时间:2025-05-13 22:05 浏览量:4
2000年,威士伯收购东莞丽利工业有限公司,这可能是中国最早一起家具漆行业的收购案例;
2006年,国内第一大家具漆生产企业、当时的中国涂料一哥华润涂料再次被“威士伯”收购,引来行业人士唏嘘不已;
2016年,立邦收购长润发60%股权,立邦长润发公司应运而生;
2017年,宣伟收购威士伯,华润家具漆由此辗转至宣伟旗下;
2023年,国企“北新建材与嘉宝莉”并购尘埃落定,百川漆也收购了索尔达和巨匠两大家具涂料品牌。
这些收购案规模较大且较为成功,然而,就整体而言,收购案发生并不频繁,而且除部分明确针对家具漆外,不少收购案中“家具漆”只是配角。
在家具漆深度洗牌之际,有人可能会问:中国家具漆还会有收购吗?大概率答案是否定的。
最近六七年,行业形势急转直下,从曾经的“现金奶牛”沦为“瘦狗”。市场容量断崖式下滑,行业规模从高峰时的超过300亿元回落至目前不到150亿元。
很多曾经十多二十亿元的家具漆企业业绩大幅回落,甚至出现腰斩。
2018年,国内超过10亿元的家具漆企业有五六家,5-10亿元的企业也有三四家。如今,10亿级企业凤毛麟角,5亿级企业数量也大幅缩水。
曾经风光无限的品牌纷纷跌落神坛,不少曾经营收一两个亿、几千万元的家具漆企业,或关门大吉,或苟延残喘。
可以预见,待“2025年中国家具漆30强发榜单”发布后,会有更多曾经辉煌的企业黯然退出。
大环境普遍不好的情况下,其实很多企业都在慢慢等“死”,一些企业或许萌生了趁还有一定规模投奔更好东家的想法,毕竟这对企业和员工都可能是好事。
但家具漆领域的收购并不容易,你希望人家来收购你,人家能不能看上你,你的财务是否健康,你的期望值与对方给出的价码会不会大相径庭?曾经的立邦收购汇龙、北新收购百川最终无果就充分说明了问题。
毕竟,持币者看重的只是您的客户和渠道而已,你引以为傲的厂房很多时候在他们眼里一文不值。
在当前的大环境下,从持币者角度看,此时收购存在诸多悖论,难以断言收购是否理想。
从经营本质而言,不赚钱的收购毫无意义,企业老板都希望每个事业部都能盈利。
每个产品都应该赚钱,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并不会为了收购而收购。
若收购导致亏损,就意味着要养人,而做企业并非做慈善,通过策略性亏损来养活某些部门或人员更不现实。
一个亏钱的事业部在赚钱的事业部面前,必然会受到排挤和鄙视。这就好比一个班级里的学渣和学霸。
其次,收购带来的规模增长效率远低于内生发展。
收购企业并管理它们困难重重,收购回来的企业可能多年都理不清头绪,管理也未必能做好,最终可能只增加了10、8亿的业绩。
以立邦为例,其装修漆业务年营收超百亿,10%的自然增长即可抵消收购一家中小型家具漆企业的全部产值。
管理整合难题更是难以逾越的天堑。
展辰、百川、巴德士等主流家具漆企业,每家都有各自的老板和管理风格,收购后极易陷入“换东家不换人”的困境,“新东家”难以施展拳脚。
家具漆领域的人往往非常自我,他们曾有过辉煌的过去,即便现在大环境不佳,他们仍会不断复制过去的成功经验。
当然,也有人认为收购主要是获取渠道和客户,其他如厂房、管理和团队可选择性保留和放弃,实际操作难度如何尚不可知。
就目前情况来看,有能力收购的“持币者”,如北新、立邦等,对中国家具漆的收购欲望并不大。
北新现在在中国家具漆已有了“嘉宝莉”这张王牌,是业绩正增长的“少数派”。如果以单一品牌排名,嘉宝莉家具漆稳居全国第三,北新应已满足。
业内熟知立邦家具漆的人表示,立邦深知收购是快速扩张的捷径,但目前立邦绝不会选择这条路,至少暂时不会。
立邦当初发展装修漆业务时,并非为了垄断市场,而是通过扎实努力做到今天的规模。同样,立邦家具漆也并非以垄断为目标,而是致力于把业务做好。
综合多方面因素,中国家具漆行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大概率不会迎来新的收购潮。
当然一切都有例外,如果有家具漆某些方面确实有核心竞争力,不论是客户渠道,还是人均产出、性价比优势等,只要能赚钱,还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也不排除有北新等金主愿意出手收购的可能。
行业在迷茫中前行,企业需在困境中探寻自身的发展之路,而非寄希望于被收购来摆脱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