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借粮借衣借家具到相亲穿帮,一场闹剧道尽几多无奈与辛酸
发布时间:2025-05-03 14:56 浏览量:11
六七十年代一场"借来的相亲",藏着多少心酸与荒唐
六七十年代,张家庄的张葫芦28岁还打着光棍,在当时算是"超龄青年"。那年开春,媒婆好不容易说合了邻村王家姑娘,可老张家徒四壁,连像样的口粮都拿不出。为了这场相亲,老张一家三天三夜没合眼,硬是拼凑出了一场"体面"。
先是借粮食。葫芦娘厚着脸皮跑了三家邻居,好说歹说借到两袋小麦,又从生产队仓库借了几十斤玉米棒子。为防露馅,她特意把玉米藏在面缸最底层,上面铺上小麦。接着借家具,李家的樟木箱、陈家的八仙桌、赵家的太师椅,能搬借的全给什借来了,还在桌上摆了几个鸡蛋——那是用老母鸡下的蛋跟供销社换的。
最绝的是张葫芦的行头。身上那件笔挺的的确良衬衫,是从城里当工人的表哥那扒来的;脚上的布鞋,还是成亲不久的堂妹新做的。张葫芦对着镜子左照右照,直把自己照出了几分城里干部的派头。
相亲那天,姑娘一进门,葫芦娘就端出热腾腾的白面馒头和熟鸡蛋。姑娘刚咬一口,邻居家的大黄狗突然冲进院子,冲着麦袋子一阵狂吠——原来袋子上还沾着邻居家的红绳记号!葫芦娘急得直跺脚,全家人更是慌了神,张葫芦弯腰赶狗时,衬衫后领的补丁彻底露了馅。
更要命的是,姑娘起身参观屋子,一拉樟木箱抽屉,里面掉出张字条,原来写的是物品主人的标记条。空气瞬间凝固,姑娘放下馒头,微微一笑:"婶,这白面馒头香,可补丁衬衫更实在。"原来姑娘早托人打听过,这场相亲不过是给彼此留个台阶。
相亲的事黄了,老张家又忙着挨家还东西。张葫芦蹲在村口啃着黑面窝窝头,嘴里还念叨:"早知道,该早点借,早点收拾,弄严切点,也不会这么快就穿帮露馅了。"
从此,村里流传着新歇后语:张葫芦相亲——借的东西会露馅。这场闹剧,道尽了那个年代多少相亲人的无奈与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