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亿“家居龙头”落幕史:官司缠身,麻烦不断,被强制执行6.5亿
发布时间:2025-03-29 14:29 浏览量:11
[赞]世界有宜家,中国有顾家!
曾誓言打造“中国宜家”的顾家家居,在创始人顾江生套现百亿离场后,却深陷官司泥潭,被强制执行6.5亿元。
曾经的行业龙头为何会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的危机中。
27岁那年,顾江生做了一个让旁人难以理解的决定,辞去大学体育老师的“铁饭碗”,回家接手父亲的海龙家私厂。
这个决定背后,是一个家族三代人对家居行业的执念。
顾江生的爷爷早年在浙江经营木匠作坊,父亲则创办了家具厂,而他将家族生意推向了资本化的高峰。
2000年,顾江生将工厂更名为“顾家家居”,带着一股“破釜沉舟”的狠劲,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
从此顾江生瞄准中高端市场,将沙发作为核心产品,凭借出色的设计和严格的品控,迅速在行业站稳脚跟。
2016年,顾家家居登陆A股,市值一度突破300亿元。
顾江生站在聚光灯下,喊出了那句豪言:“世界有宜家,中国有顾家!”
此时的顾家家居风光无限,毛利率常年高于同行,沙发销量稳居全国前三,门店遍布全球120个国家。
顾江生更是雄心勃勃地制定了“千亿计划”,扬言要在2028年将公司打造成千亿规模的巨头。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开启了一场疯狂的“买买买”之旅,从国内到海外,从沙发品牌到全屋定制,顾家家居在短短几年内吞并了上百家企业,耗资数十亿元。
然而,这场看似势如破竹的扩张,最终成了顾家家居的“致命毒药”。
2019年,顾家家居以4.2亿元收购国内床垫品牌玺堡家居,试图补齐产品线短板。
然而,玺堡次年便亏损近300万元,连带拖累顾家整体净利润下滑30%。
类似的剧情在海外并购中不断重演,收购的意大利高端品牌罗福宾士销量惨淡,德国软体家具公司Rolf Benz甚至因经营不善被转手贱卖。
顾江生曾引以为傲的“多品牌矩阵”,成了一堆难以消化的包袱。
更糟糕的是,疯狂并购让顾家家居的负债表迅速恶化。
截至2023年上半年,公司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高达10.6亿元,短期借款、合同负债等压力接踵而至。
为了填补资金缺口,顾江生家族开始频繁套现。
据公开数据显示,仅2019年至2022年,顾家通过减持股份累计套现超80亿元。
外界质疑声四起:“千亿计划”是否只是为套现铺路?
充满争议的交易2023年11月,一纸公告震惊行业,顾江生家族将持有的29.42%股权以88.8亿元价格转让给美的集团太子何剑锋控制的盈峰集团。
这场交易创下家居行业股权转让金额的纪录,却也留下诸多疑问:为何在业绩尚未亏损时仓促卖身?
表面上看,这是一场“强强联合”。
何剑锋与顾江生长江商学院同窗,两人理念契合,盈峰的“投资+产业”模式也被视为顾家整合行业的契机。
但深层次的原因,或许藏在顾家日益紧绷的资金链中。
交易完成后,顾江生家族套现近百亿元,但留下的却是一个诉讼缠身的烂摊子。
何剑锋接手后的顾家家居,并未迎来预想中的重生,反而陷入更深的漩涡。
2024年初,顾家前副董事长金志国一纸诉状将老东家告上法庭,指控顾江生拖欠其720万元工资。
这位为公司效力6年的元老,甚至在2015至2016年间一分钱未获。
消息曝出后,舆论哗然:“连高管工资都发不起,顾家到底有多缺钱?”
没想到的是,而这只是冰山一角,短短半年内,顾江生持有的12.55%股权被司法冻结,顾家集团在浙商产融的股权也遭查封。
8月,一则强制执行公告将矛盾推向高潮,顾家因未履行6.5亿元债务,被法院列为被执行人。
曾经的家居龙头,如今成了“老赖”名单上的常客。
顾家家居的困境,也间接让我们看到了整个家居行业的凛冬。
房地产行业下行,直接冲击了与之绑定的家居市场。
红星美凯龙破产重整,曲美家居“父债子还”,美克家居净利润暴跌……行业洗牌加速,企业要么转型求生,要么黯然退场。
顾家家居曾试图通过并购突围,却因盲目扩张自陷泥潭,何剑锋入主后力推“家电家具一体化”,但市场并未买单。
2024年上半年,顾家净利润同比再降2.97%,股价较巅峰时期腰斩。
如今的顾家家居,像一艘失去舵手的巨轮,创始人套现离场,新股东深陷诉讼,消费者与投资者的信任逐渐瓦解。
楼市回暖或许能为行业带来一线曙光,但对顾家而言,如何修复破碎的信用、化解沉重的债务,才是活下去的关键。
顾江生曾说过:“家具是永远朝阳的产业。”但朝阳之下,阴影从未消失。
当资本游戏落幕,留下的不仅是一个家族的兴衰史,更是一面照见行业狂热的镜子。
就这样,曾经风光无限的家居龙头竟然迎来了自己的陌路,不知道将来的顾家还能不能再次东山再起呢?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