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家居第四季第四集这数据也太可怕了?
发布时间:2025-03-28 11:34 浏览量:9
其实,基于总资产周转率这点,还有一条最快捷、最方便的途径,实际上就是:剥离资产。来举个例子:
典型案例,就是刚刚上市不久、港股的海底捞,关注这家公司的人应该能留意到,其上市时的ROE惊为天人,竟然高达108.70%
这个让人震惊的数据,意味着,如果海底捞的股东只有你一个人,是一人独资企业,你投入的每1块钱,一年就能赚回1.08元
这是多么恐怖的数据,我们必须来仔细拆解看一下
如果把海底捞的ROE拆分看:销售净利率11.21%,并不突出。
重点在于总资产周转率高达3.29,这是因为其将底料业务、供应链业务,以子公司形式单独剥离上市,使得海底捞港股上市主体,变成了一个资产相当轻的公司
看到这里,顺其自然我们要思考,这么高的ROE,会是常态吗?
我们拿上市较久的海康威视为例,其ROE上市时也惊为天人,最高为82.8%,但很快就下跌,并最终回归到30%左右的常态。
此刻,假如你不重视这个问题,那么,对于海底捞这样刚上市高ROE的公司,将会产生一个巨大的困境:到底该如何估值。
从现金流贴现角度,对刚刚上市的海底捞、海康威视,如果你要做DCF模型估值,那么,在判断核心数据(业绩内生增速)时,会用到ROE*再投资率来做测算
很显然,最终的估值结果将大幅失真。
比如:
如果你按照海底捞100%以上的ROE(或ROIC)去计算内生增速,进而进行现金流贴现,会发现贴现回来的PE高达80到120倍左右
稍有投资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这个估值,显然是无法接受的。就算海底捞再牛逼,如果你用80倍以上的估值去买,可以说都是在博傻。
因此,此处我们得出一个关乎估值的重要结论:如果遇到畸高ROE的公司,务必要对其ROE进行调整。
好,那么,对于海底捞,以及本案索菲亚、乃至海康威视、分众传媒这样刚上市时ROE畸高的公司,究竟应该如何做调整,以获得合理的投入资本回报数据?
我们认为:一种合理的调整方式,是参考行业可比公司、行业龙头的ROE水平,来预判其正常的投入资本回报率。
比如,和海底捞同赛道的呷哺呷哺(低端火锅,资产不大可能比海底捞更重),近5年来ROIC和ROE基本维持在20%到30%之间,可以据此来锚定海底捞的“实际投入资本回报率”水平
不过,读到此处,你可能会质疑:呷哺呷哺这种低端火锅,和伟大的海底捞怎么能比?
预知后续,且听下回分解
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