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看展|在广州家博会到看家居行业全景新生态
发布时间:2025-03-20 15:42 浏览量:5
3月18日,第55届中国家博会(广州)正式开幕,本次展会会为两期,分别于3月18-21日、3月28-31日在广州琶洲举办。
作为开年以来最全面的一次家居行业大展,本次展会也吸引了大量的参展企业和参观人群,在与每年一样的热闹中不变的是聚焦“设计引领、内外循环、全链协同”的展会定位。
在紧扣“设计向新力”主题之下,今年也有了“向专、向精、向质、向实”新的四大亮点,展方将“向新力”作为布展的落脚点,力求带动行业在高质量发展中能有新作为。
旗舰大展,最全面的家居生态
本届中国家博会(广州)以“全链协同”为特色,与历届一样,本次展会再一次将“全面”谱写得更为生动。
民用家具展、办公商用展和设备配料展三大品牌展协同发力,以精准化、专业化的模式运作,通过深挖垂直细分品类,开拓新题材新赛道,进一步丰富展区内涵。
3月18日开幕的民用家具展,不仅是产品层面涵盖了高端设计、套房家具、软体家具、餐客厅家具、饰品家纺、户外家居等题材的龙头品牌。
今年更是在材料方面有了更广泛的呈现,竹制家具、钢制家具、石材家具……不一而足。
在展陈规模上也是全球年度规模最大的大家居博览会,两期使用90个展馆,展览规模达85万平方米,参展品牌超4900家,可谓是展示家居行业全景生态的“航空母舰”,全方位引领绿色健康、数字智能、品质生活等新风向。
向新力,放大设计力量
设计的力量于家居行业而言就像发动机,好的设计不仅能为企业带来销量,更能为产品注入灵魂,使消费者与品牌间产生共鸣,建立起情感链接。
第55届中国家博会(广州)仍然将设计放在了重要位置,并且设计的力量以更加多元、更入细节的方式渗透到策展的细节中。
◎文化复兴,用民族审美带动全球趋势
非遗技艺美学展、竹文化生活展、意思设计展……将中国传统文化、手工艺重新带到大众视野中来,以文化传承带动审美风格、设计趋势的演进。
在文化复兴的浪潮下,工艺美术与家居设计的融合正在成为不可忽视的趋势,在这些以传统文化为纽带的展区,我们能够看到设计的创新与进步,呈现的产品也引发了强烈共鸣。
绿色东方·竹文化生活展,不仅有各色竹制家具的展出,同时也有一颗竹子如何成为一件家具的工艺演进科谱。
在全球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大力倡导绿色经济的浪潮下,竹木产业潜力巨大,有望成为推动经济转型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新动能。
在国家战略的有力引导下,中国竹木产业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如何将悠久的竹文化、前沿的设计理念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让竹家居产业在国际舞台大放异彩?
绿色东方·竹文化生活展上抛出了问题,也给出了属于它们的答案。
◎打造“产、学、研、用”设计生态圈
中国家居市场的快速更迭促使一度依靠模仿与价格优势立足的本土制造商对原创性与设计性生出迫切需求,增加设计属性的同时也亟待集中发声的平台。
如何打破原有生态,在设计与产业间建立起新的对话模式?需要有人在混沌中寻找破局点。
展览规模4万平方米的当代设计展,以“汇聚全球灵感,引领中国设计”为主题,汇聚60+商业设计品牌、20+设计师品牌、40+海外设计品牌及设计工作室、200+设计师。
展区将海内外的设计理念相融合,让商业设计品牌与设计师品牌相互促进,借由平等无压力的开放沟通,为展览的参与者与参观者带来关于品牌、设计、商业与产业链条的思考和启发。
以七大特展为点、参展品牌为面、论坛沙龙为线,着力打造“产、学、研、用”设计生态圈。
双循环驱动,海内外共鸣
去年以来,中国家居迎来了新一波的出海热,贸易、建厂、开店、跨境电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事实上,当下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不止需要中国品牌走出去,也需要让更多海外的产品走进来,中国与世界实现互通才能得到共荣。
在本次中国家博会(广州),我们不仅能够看到无数海外面孔来采购中国家具、看到中国品牌为外贸渠道特设的展区,同时也有进口展新亮相。
位于A区6.1-8.1馆,以“共鸣”为主题,海外参展企业齐聚一堂,展示跨文化多元软体、客厅空间,推动文化交流与全球采购双管齐下。
在走出去方面,第55届中国(广州)国际家具博览会当代设计展以4.1馆为主聚焦一批转型出海的家居品牌,通过设计创新、文化叙事以及制造升级三个维度,探索他们在企业自我更新和战略转型中的抉择与路径。
中国的家居出海经历了从产品出海到品牌出海的转型,从代工到品牌的转型,不仅是商业模式的升级,更是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品牌的关键路径。
中国家博会作为国内乃至全球规模最大的家居展会,是连通国内国际两大市场的大家居连锁展会平台,以展会促进交流,以交流带动发展,必将成为中国家居全球化发展的重要一步。
本文为家页原创文章,著作权归家页所有,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如有转载需求请及时通过评论处与我方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