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在我家居住10年,过年到处说我不孝,年后我把他送到弟弟家
发布时间:2025-02-06 22:47 浏览量:14
01
我是王梅,今年48岁,住在一个小县城里。我的生活看上去普通,但却并不轻松。初中毕业后,我便辍学回家帮忙。
那时候家里穷,父母觉得女孩读书没用,读到初中已经是“天大的恩赐”了。后来,我在镇上的一家服装厂打工,认识了现在的丈夫刘建国。
他比我大两岁,勤劳厚道,我们的婚姻是父母一手安排的。虽然谈不上轰轰烈烈,但日子过得还算平稳。
我和建国结婚后一直住在县城,日子虽说不上富裕,但也过得去。丈夫在工地做小工,每天辛辛苦苦挣些辛苦钱,而我在县城的菜市场摆摊,卖点蔬菜和水果。两个孩子,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儿子今年刚大学毕业,女儿在读高中。
我们夫妻俩为了供孩子读书这些年没少吃苦,几乎把所有的钱都花在了他们身上。家里没存款,日子是紧巴巴地过,但我心甘情愿,想着孩子将来出息了,我们就能轻松些。
我的父亲今年72岁,住在我家整整10年了。母亲早在十几年前就去世了,父亲一个人住在老家,没人照料。
那时候我和弟弟商量,既然弟弟家孩子小,负担重,父亲就先来我家住。没想到,这一住就是10年。父亲身体还算硬朗,平时喜欢抽烟喝酒,性格却有些古怪倔强。
我对他可以说是尽心尽力了,吃穿用度从不亏待他,每天变着花样给他做饭,逢年过节也会给他添置新衣服。可在他眼里,我这个女儿始终不如他那个“宝贝儿子”——我的弟弟。
我弟弟比我小五岁,小时候家里条件差,父母却咬牙供他读完了高中。后来,他在镇上开了一家小店,日子过得比我们好些。
可是,他从小被父母宠惯了,性子懒散,对父亲的事情总是能推就推。就算偶尔回去看父亲,也是匆匆来、匆匆走,从来不肯多停留。
可是父亲从来不责怪他说什么,反而总是护着他,说他“忙”“辛苦”“不容易”。相比之下,我这个女儿尽管付出了很多,却始终得不到父亲的认可。
父亲在我家住了10年,家里的气氛一直有些压抑。他总是对我挑剔这、挑剔那,嫌饭菜不好吃,嫌房间不够宽敞,甚至嫌我对他态度不好。
很多次,我都忍住没和他争执,想着他年纪大了,耐心伺候是应该的。
可每到逢年过节,亲戚朋友聚在一起时,父亲总会提到我,话里话外都在暗示我对他不好,说我“女儿家心眼小”“斤斤计较”,有时候还会直接抱怨:“我老了,还是儿子靠得住。”
这几年,家里经济压力大,儿子读大学的学费、女儿补课的费用,再加上父亲的日常开销,我们夫妻俩几乎是咬着牙在撑。
可父亲却从来不体谅,总觉得我对他不够好,甚至还会拿我和弟弟一家比较,说弟弟“有出息”“有本事”,而我只是个摆摊的,没什么用处。
听到这些话,我心里像扎了刺,但每次都忍下了。毕竟,他是我的父亲,我总不能真的和他对着干。
然而,事情并不总能忍过去。去年过年时,父亲在外头传出的话彻底让我寒了心。
02
去年大年初二,家里热闹得很,亲戚们都来了,我忙前忙后张罗着饭菜,招呼着大家。父亲坐在客厅,和几个亲戚聊天。
我端着果盘从厨房出来,正好听见他在说:“我这个女儿啊,心眼小得很!平时对我也就那样,吃的喝的都不如她自己留着的好。”
我脚步一顿,心里一阵酸楚,差点把果盘摔了。这10年来,我每天早起晚睡,为了他吃得好、住得好,甚至让孩子们都让着他,怎么到了他嘴里,却成了我对他不好了?
亲戚们听了也只是笑笑,说:“王梅你爹年纪大了,嘴上说说,你别往心里去。”“是啊,老王,梅梅可算尽心尽力了,你这话说得不对。”
可父亲还是不依不饶,又说:“哎哟,我这个岁数了,哪还能多计较。不过啊,还是儿子好,儿子有本事。女儿嘛,毕竟是外人,心思不在咱这儿。”
听到这话,我再也忍不住了,扔下果盘回了厨房,眼眶红了。丈夫建国看出了我的情绪,跟了过来,小声安慰:“别生气,爸他就那样,别和他计较。这么多年你还不习惯?”
我低头擦了擦眼角的泪,没说话。心里却像堵了块石头,越想越难受。
后来饭桌上,父亲还在一个劲地说着弟弟的好,说他给他买烟、买酒,嘴里全是对弟弟的夸奖。
而所有人都知道,那些烟酒是弟弟偶尔回来时,顺手从小店里拿来的,根本没花什么钱。可父亲就是觉得那是“心意”,而我每天伺候他吃喝,就成了“应该的”。
过年后一个星期,我实在受不了了,找了弟弟谈话。我对他说:“爸在我家住了10年了,你是不是也该接他过去住几年?你条件比我好,爸又那么喜欢你,换一换也公平吧。”
弟弟一听,脸色立马变了:“姐,我家孩子小,房子也不大,哪挤得下爸?再说了,爸在你那儿住得挺好,怎么突然让他过来?”
我气不打一处来:“我家就宽敞了?我家孩子就不需要空间了?你是儿子,我是女儿,咱们总得分担吧!”
弟弟见我急了,赶紧说:“哎呀,姐,你别生气。我不是不想接爸,就是确实不方便。再说了,爸喜欢住你那儿,你让他过来,他也不一定愿意。”
“愿意不愿意是他的事,你得有个态度!”我声音不大,但语气坚决。
那次谈话不欢而散。弟弟推三阻四不愿意接父亲过去,我却下定了决心。今年年初,我专门找了个机会对父亲说:“爸,你总说弟弟好,这些年你也没怎么住过他家,这次就过去住一段吧。”
父亲瞪了我一眼:“我住得好好的,干嘛非得换地方?你是不是嫌我烦了?”
我咬着牙说:“爸,不是嫌你烦。只是弟弟也应该尽点责任,您过去住几个月,感受下他的孝顺。”
父亲听了这话,沉默了很久,最后才勉强答应。
03
年后,我亲自把父亲送到了弟弟家。临走时,我对他说:“爸,我不是不孝,您在我家住了10年,我尽心尽力伺候您。现在也该让弟弟尽尽孝了。”
父亲没说话,只是背对着我抽烟。那一刻,我的心里五味杂陈,说不出是委屈还是解脱。
弟弟接过父亲时,脸上的笑容有些勉强。我知道,他不是心甘情愿的,但我也不想再管那么多了。我已经尽了我的义务,剩下的,就看他怎么处理了。
后来父亲在弟弟家住了几个月,听说闹过几次不愉快,原因无非是弟弟没我细心,或者对父亲没那么迁就。但这都不再是我的问题了。我知道,我已经做到了一个女儿该做的,接下来是弟弟的责任。
我和父亲之间的关系或许永远不会像别人家那样亲密,但我也不再想去争什么了。毕竟,做人女儿,做到问心无愧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