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又有新李鬼出来冒充“海黄”了
发布时间:2025-01-08 17:36 浏览量:19
近期,有关“海黄原料枯竭”说持续发酵,很多媒体发布此言,而个别存心不良的商家在寻找“对策”。且听知木君一一道来。
许是前一段的各大拍卖会上的海黄家具价格刷新了记录,不少木友们将目光投向了海黄制品。海黄原料稀缺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早在2013年,就有此说法。当时北京某拍卖公司曾表示,由一位资深藏家提供的14根海南黄花梨原木共337公斤左右,起拍价高达800万。而当时的“纽约亚洲艺术周”上,曾推出的一件黄花梨大架几案,拍出了900多万美元的高价。
当时,中国家具协会传统家具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邓雪松先生指出,海南黄花梨,现如今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近年来随着红木原料的疯狂炒作,黄花梨资源也日益枯竭。海南黄花梨研究会副会长黄小飞也表示,由于原材料稀缺,如果做成家具,材料做一件少一件。因此,他们都不惜花费巨资,把大规格的海南黄花梨木料囤积起来。目前市面上,已经很难再见到海南黄花梨的大料。
于是,寻找海黄替代材料成为了业内的共识。之前业内不少人基于2014年的市场行情以及目标群体的变化,将海黄替代木材定位在中端木材中,于是,缅甸花梨趁势而上“火”了起来。然而,随着年初的缅甸战争,缅花市场又遭阴霾,缅花供应量有所下降,而商家们也开始涨价囤货。
当然,到了这里,一切都还正常。但是,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必然会出现一些投机取巧,希望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巨大利益的一类人。我们熟悉、扒皮多的莫过于紫檀柳,而近期,有商家开始进了其它“新货”,这里和木友们聊一聊。
某些人利用广西花梨就来“拉大旗作虎皮”:除了香味和密度,广西花梨几乎可以以假乱真,如果制作成为珠子更是肉眼难辨。据可靠消息,目前有大批广西花梨涌入市场,知木君提醒,木友们在选购的时候尽量小心谨慎,不要太迷信“捡漏”。下面来几张广花的原料和珠子,大家一起来掌掌眼。
还有一种非洲安哥拉的木材(暂时还没能得到准确的名称),切片也非常像海南黄花梨的横截面,只是中心部分通常会裂心。但是它的重量明显要高于海黄的佛珠,高达51克,而真正的海黄7×9的108颗苹果珠约在35到40克左右。并且此等念珠凭图片是无法辨别的,因此请大家千万要多加小心。辨别要点:密度高于海黄,有淡淡香味,但易裂,放大六十倍有黑头(色泽较暗)。
海黄资源越发稀缺,我们寻找其它的替代材料并无不妥,但是必须要标注其真实名称,不能打着海黄的幌子骗人!有些材料本身材质是很不错的,成长价值未必会低,为什么要做这种“杀鸡取卵”的事情呢?知木君只想对那些“阿冒”说:饶你奸似鬼,也会露马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