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域电商风云变:团买买黯然离场、快团团深陷投诉漩涡
发布时间:2024-12-25 14:37 浏览量:20
近期美团对外宣布,其旗下的团买买业务将于2024年12月31日正式停止运营。团买买作为美团针对私域交易推出的微信社群经营工具,涵盖了食品、生鲜、日用百货、母婴、服装、美妆、家居、会员服务以及机票酒店等全方位商品类别,旨在为用户提供便捷的社群购物体验。
自2023年9月内测上线以来,团买买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经历了从筹备到停运的历程。事实上,不止美团,其他互联网巨头在私域团购领域的尝试同样不乏波折。
支付宝和京东分别于2022年推出的天天团和东咚团,目前或已搜索不到,或处于维护更新状态。纵观当前市场,除拼多多的快团团仍保持运营外,互联网巨头直接布局的私域团购工具大多已按下暂停键。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拥有雄厚资源的大厂都对私域电商无能为力呢?
市场上有分析人士指出,首先,快团团作为私域电商的先行者,凭借其先发优势,成功抢占了私域流量池中的关键资源—帮卖和选品团长。这些团长在私域电商生态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其构建了一道难以逾越的品牌护城河。
其次,快团团以其一键开团的功能,大大降低了操作门槛和复杂度。而阿里、京东等大厂旗下的团购工具,则往往受到更为严格的制度规范约束。例如东咚团成员需要联系官方商务获取邀请码,才能激活团长权限。
最后,在利润分配方面,阿里、京东等大厂通常采用官方提供货盘的模式,虽然货物质量有所保证,但分给团长的利润也相对较低。大厂作为平台方,往往会采用集采模式,抽取10-15%的毛利作为平台费用,导致私域渠道商拿到的分佣比例普遍偏低。相反,快团团作为纯私域工具,直接对接供货团长和帮卖团长,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使得私域渠道商能够获得更高的利润空间。
从百家争鸣到一超多强,快团团深陷投诉漩涡
社群团购,这一商业模式伴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而崭露头角,最初由小型创业者或个体户在微信、QQ等社交平台上进行小规模的产品推广和销售。然而,其真正迎来爆发期,却是在2020年新冠疫情的催化下。
当时,许多小区的业主、店主以及代购者,为了满足部分用户因出行不便而产生的购物需求,纷纷开展团购服务。从那时起,无论是大厂还是小厂,都纷纷瞄准了私域电商这块蛋糕,竞相入局,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热烈局面。之所以平台和商家都如此热衷于押注私域,原因有二。
一方面,私域电商的潜力巨大。根据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2023年中国私域电商交易规模已达5.8万亿元,同比增长率高达28.88%,用户规模也达到4.5亿人,增速更是回升至40.18%。
另一方面,随着公域流量增量空间的逐渐缩小和运营成本的持续攀升,私域流量的价值愈发凸显。相较于公域流量,私域流量具有低成本、可持续、用户粘性高等优势,成为众多企业和商家争相布局的重点。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私域电商领域的竞争格局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曾经百花齐放的局面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超多强的新格局。其中,拼多多旗下的快团团凭借其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完善的运营体系,成为了私域电商领域的佼佼者。
此次团买买的落幕,快团团看似打败了强力竞争对手,形势一片大好,然而,根据TMT之家的深入调查,快团团正面临着消费者投诉不断攀升的严峻挑战。
据黑猫投诉平台数据显示,快团团已累计收到高达14729条投诉,而处理完成的投诉仅有1689条,投诉处理完成率低至11.46%。这一数据无疑揭示了快团团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消费者投诉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产品质量和团长提现两大问题上。众多用户反馈,从快团团购买的商品,如衣物、粉底液等,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存在疑似假货的情况。更为严重的是,当消费者遇到质量问题寻求售后时,卖家往往失联或拒不售后,平台也未能积极介入处理,导致消费者无法退货退款,权益受到严重损害。
除了产品质量问题,供货团长对快团团的无法提现问题也表达了强烈的不满。他们指出,平台单方面禁止团长提款,且申诉渠道不畅,平台客服也无法有效解决,使得团长们只能无奈等待,资金被长时间冻结。
- 上一篇:博洛尼收纳有道|藏在衣柜里的梳妆台
- 下一篇:被窝家装是否真的能打造智慧家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