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的喜忧参半,干装修的呢?
发布时间:2024-11-29 12:25 浏览量:3
装房子的人有讲不完的故事
装修对不少人来说,是个喜忧参半的大事。
一方面,它承载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另一方面,装修流程冗长、环节繁多,从设计方案到施工,再到验收,每一个环节都少不了耗费时间和精力。有时即便在装修前做了充分准备,预期之外的情况也难以避免,这导致长久以来,提到装修,人们总会夹杂着复杂的情绪和感受。
装修的人痛并快乐着,那么干装修的人呢?今年以来,随着“装修工月入三四万”“90后泥瓦工日薪2000元”的话题频频登上热搜,关于装修人的更多工作细节也进入大众视野。
传统行业也能常干常新
伴随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吃过早饭的张波便和妻子匆匆赶往客户家中,开启一天的工作。
砌墙、抹灰、铺砖,这些构成张波日常工作的基本工序,在外人眼中或许显得单调,他一做就是十余年。
张波是成都圣都整装的瓦工,十五年前,张波从农村来到城市打工,便一头扎根瓦工这个行业,“收入可观,完工即结算”,是当时吸引他入行的重要原因。
多年来,从客户的需求里,张波见证着行业的变迁:以前装修流行贴小砖,最近几年简约和大气的装修风格开始流行,人们也越来越倾向贴大一点的瓷砖。
但无论流行风格如何变化,张波始终有自己的一套准则:尽管世上没有完美之事,但自己应该全力以赴。于是在行业要求空鼓率是5%的情况下,他对自己的要求却是1%以下。
“我宁愿多花时间去研究怎么摆、怎么铺,也不想被别人说活干的不好。”每年平均装修二十个房子,在张波的手机里,保存着他最满意的贴砖作品。
张波从事瓦工已有十余年,他的手机里保存着他最满意的贴砖作品。
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体兴起,张波的客户们开始频繁带着小红书上的装修美图前来,希望他能复刻出图中的效果。张波也开始刷起抖音和小红书,以适应年轻人的装修趋势。
在张波所热爱的行业中,年轻人鲜有涉足。“尽管收入不错,但也辛苦,愿意吃这份苦的年轻人不多。”张波说。
在杭州圣都整装工作的徐兴兵,也面临着和张波相似的行业情形。今年48岁的他,已在木工领域深耕三十余年,虽然工作中鲜少碰到年轻人,但对于自己身处的行业,依然满怀热情,并且常干常新。
“80年代的木工是纯手工,对技艺的要求很高,包括锯木头、手工雕花等,那时候谁家结婚能打上几个柜子是很有排面的;现在对木工的要求不仅在实用上,还要讲究美观和效率,所以我们的工作内容和工具也相应的在变化。”
在徐兴兵看来,装修当中,客户有时候基于自己的需求对施工有要求,有时候也会产生一些意见不统一,这些都是常有的事。“木工要能够坚持为客户考虑,又懂得灵活。”
48岁的徐兴兵从事木工三十余年,依然觉得常干常新。
有一次他给客户装门套,当时客户依据自己从厂家那里了解到的情况,认为只要留两层就足够了。但徐兴兵凭借经验,觉得两层远远不够,并及时向客户给出了专业建议。然而,由于客户的坚持,在施工过程中便只能按照客户要求来操作,不过,徐兴兵还是在施工时预留了一些额外空间,以便后续进行整改。“后来客户发现果然还是需要装三层,我就又帮忙补上了。”
在徐兴兵看来,一个好木工应该追逐变化,拥抱变化,如果只是墨守成规,即使拥有好的技艺,最终也难免被淘汰。“木工做了这么多年,做的项目少说也有不下于500个了,但是我还是觉得没做够。”
成就感从何而来?
苑彦举会每天骑着电动车,奔忙于北京的老胡同与高楼大厦之间。
作为贝壳旗下被窝整装的售后管家,他的工作是在手机系统里查看工单,然后带上工具箱,到客户家中,上门解决装修交付后遇到的各种问题。
在苑彦举的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特殊客户。有些是年迈的老人,可能因为子女不在身边而感到孤独,有时候他们的报修问题并不复杂,可苑彦举和他团队却愿意多花些时间去倾听老人们的心声,给予帮助,甚至在解决完问题后,还会多陪陪他们,给予更多的关心。
苑彦举来自河南濮阳,这是他在被窝整装工作的第三年,妻子和一双儿女都还在老家。他每两天就会和家里视频通话一次,偶尔也会和家人聊聊工作上的事儿,比如 “客户家里遇到了哪些问题,又是怎么帮客户解决的”。
苑彦举每天会到不同客户家中,上门解决装修交付后遇到的各种问题。
虽然工作中也有时会遇到委屈,但他选择“报喜不报忧”。在他看来, 要是能站在客户的角度换位思考,就能更理解他们的心情,很多事情处理起来也就更容易了。
苑彦举提到,这份工作收入稳定且有保障,所以得到了家里人的认可与支持。但对他而言,更大的意义不仅仅是养家糊口。“哪家水龙头坏了,或者哪家漏水了,当我们及时上门帮客户把问题解决掉的那一刻,真的会由衷地产生一种自豪感和成就感。”
和苑彦举一样,齐见雨对工作的认同与成就感,除了收入以外,更精确地体现在诸多细节场景里:平均每年走入一百个家庭安装柜子。
37岁的齐见雨来自湖北,如今一家人在浙江宁波工作扎下了根。现在,他是圣都宁波的高级安装工程师,父亲则是他工作中的“搭子”。
在家装行业,通常有句俗语,“三分靠生产,七分靠安装”。安装服务是家装完成的“最后一公里”。但并不是把产品拼装好就这么简单,这里面也藏着许多“门道”。
“安装包含复测、切割、清洁、自检等十多个环节,每个环节环环相扣。”齐见雨以切割举例,定制产品的材料数量都是可丁可卯的,每一次切割都需要精准测量、一步到位,每个看似简单、一气呵成的动作,靠的都是十年如一日经验的累积。
定制产品的材料数量都是可丁可卯的,齐见雨在工作中看似简单、一气呵成的动作,靠的都是十年如一日经验的累积。
而除了操作本身对技术和精确程度的要求,安装的难点还在于如何让客户满意。“客户在规划阶段的想法是一回事,等到客户看到实际效果后,可能又会有一些新的想法。”
“我们干的都是小活,不算什么大事,但只要把这些小事情做到极致,行业就会越来越好。”齐见雨说。
有故事的房子里,也有家装人的情感
作为一名家装设计师,去客户家中量房是刘花工作开始的第一步,也是刘花与客户故事的起点。今年27岁的刘花是贝壳上海大区虹口一店经营一部设计师,之所以选择进入家装行业,最初是受到做木工的父亲的影响,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如今的她对这份工作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设计师就像一位量身定做的裁缝,为每个家庭打造他们梦想中的空间。”刘花说,每一个房子里,都装满了居住人的故事与情感,设计师应力求将居住人的情感与需求融入其中。
她曾遇到一位特殊的客户——一位老人带着一个行动能力受限的孩子。老人听力不佳,不会上网也不会用智能手机,也未曾去过公司的展厅。聊天过程中,尽管客户对装修的具体需求表达不多,但是刘花意识到,他们没说出来的话,肯定更重要。
“在设计中我不止要考虑适老功能性,还希望老人感受到美观与尊重。”刘花举例,比如隐形扶手的设计,看起来美观大方,实际解决了老年人的起身安全、防摔倒问题;考虑到孩子还小,按照成年人轮椅的尺寸,预留出了通道空间。
刘花在和客户沟通中。
最终这次房屋的翻新,远超客户预期。刘花说,从事家装设计师七年来,服务过上百个家庭,也收获了自己的成长。哪怕装修过程中偶有不开心的事情发生,但更多时候是客户的认可。“装修对任何家庭来都不是一件小事,我们一定是做的最全,既是初心也是良心。”
房子对于每个家庭的意义不言而喻,对于那些和房子以及家装有关的故事,吴大伟同样有着深切的触动。
今年34岁的吴大伟,是合肥圣都一名90后项目经理。主要负责项目的整体落地,包括材料安排、工人安排、现场施工管理和客户沟通。此外,还涉及多个工种和各方面的协调。
从业13年之久,吴大伟负责的项目多达300多个,其中200多个项目是在合肥圣都执行的。在参与一线家装的过程中,吴大伟见证了合肥这座城市的成长,也见证了合肥年轻一代人生中的无数大事。
在参与一线家装的过程中,吴大伟见证了合肥这座城市的成长,也见证了合肥年轻一代人生中的无数大事。
“我的一个客户,从买第一套房子就是找我装修的。在那套房子里,他完成了结婚、生子等重要的人生大事。等我再回访的时候,他的孩子都可以打酱油了。”吴大伟说,我们做的是一件简单的小事,但一想到客户在我们装的房子里完成了那么多重要的人生大事,这感觉很棒。
在更多城市大街小巷,每一栋拔地而起的建筑中,在有关于“家”的梦想里,都离不开家装人的奉献与扎根。
为更好促进家居家装消费,守护人们对美好家居的向往,在新华网联合贝壳推出的《整装最美工匠》视频栏目里,就对那些身处家装一线,默默奉献、技艺超群、敬业守正的匠人们进行了挖掘和表彰,上述提及的六位家装人,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如今,家装行业中的年轻用户群体日益壮大,年轻人对家装的需求也愈发多元化和个性化。对于新一代消费者而言,随着行业的进一步高质量发展,装修不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名词,也开启人们对品质生活、美好生活追求的更多想象和可能。
本文图/《整装最美工匠》视频栏目
作者:谨言
- 上一篇:脏衣篮ROHS测试流程是什么?
- 下一篇:恒福瓷砖|暖灰的色调,营造家居高级质朴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