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件--中国古典家具的“脸面”
发布时间:2024-11-28 16:45 浏览量:4
中国古典家具上的金属饰件,也称“铜活儿”,其内容取法自然、灵动变化,形制玲珑别致、古意盎然。
饰件外在形式多以均衡对称的几何形状和活泼生动的吉祥纹样构成简洁优美、朴实无华的艺术形式,内在寓意则充分显示了传统文化的韵味,与家具整体风格相互点缀映衬。
中国家具历史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发展中明清时期的铜活家具精品,无论在艺术风格、还是在文化底蕴方面,都达到了顶峰,在世界家具文化史中,也拥有着相当高的声望。
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铜的使用对早期人类文明的进步影响深远。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用于柜的铜质铰链和用于漆案的边角、足部的镏金铜件、铜案环等。
金属饰件的装饰功能是以它的实用功能为基础的,这些铜构件不仅起到支撑作用,也在接榫处起到加固之用。
大多金属装饰有各自的艺术造型,常结合家具的具体风格以一些简洁优美的几何状或寓意吉祥的图案装饰。
无论是总体比例,点面关系还是安装位置都经过精心地构思,不仅对家具起到进一步的加固作用,同时也为家具增添了色彩,达到了繁简适度、美观得体的装饰效果。
传统家具的金属饰件,明代早期和民间多用白铜,是铜镍合金。白铜的发明是我国古代冶金技术中的杰出成就,我国古代把白铜称为"鋈"。《旧唐书·舆服志》载:自馀一品乘白铜饰犊车。
也就是说唐代时规定,只有为一品朝臣拉车的牛身上,才能用白铜作为装饰品,表明白铜在唐代相当贵重。
历史经久,白铜表面生成一层氧化层,古色盎然,和硬木有相得益彰之感。而且它硬度高、不易变形、耐腐蚀,与黄铜相比,其手感更细腻温润。
晚期至清前期多用黄铜或红铜镀金,优美的造型和柔和的色调,再配上金光闪闪的金属配件,使家具更加美观。
明式家具上的铜活不仅是一种装饰,更是保证家具安全牢固的一个重要部件,因此铜件做得是否牢固是考量铜活儿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
民国家具在明清家具的基础上,大量引进了西欧风格的铜饰件,使得这些饰件原有的特点更加明显。
01
铜活儿·形态之美
铜活儿虽只是红木家具上的附属构件,但亦是点睛之笔。其中以面叶、吊牌、拍子、钮头、曲曲、包角、合页、提环、拉手等形式变化最为丰富。
面叶和吊牌或面叶和拍子由曲曲和钮头连接固定,方便坚固、实用美观,主要用于箱、柜之类家具上。
吊牌、提环可在门扇的开合碰撞中自由摆动,悦耳之声萦绕耳畔。
合页有明合页与暗合页之分,呈两折式,便于拆卸。明合页显然更注重形态的美化,包角主要安装在家具边角起着保护作用,并以适合边角形状的纹样来加强整体的协调。
红木家具的铜活儿形态千变万化,但主要呈现以简练的几何形状或寓意吉祥的纹样形式。
综观上述,明清家具饰件的形式与内容变化丰富,其形态源于自然物象,将自然形态删繁就简,提炼取舍,概括为简练生动、形态饱满、美观大方的饰件艺术形式。
它们或以曲中见直、圆中见方、虚实相生、繁简得当等对比手法;或以素面无纹、镂空雕刻、堑花图案等装饰艺术手段。或以形状和边缘轮廓的丰富变化为表现手法,增添了更多的意趣,装饰和烘托家具整体的艺术之美。
02
铜活儿·寓意之美
铜活儿在美与雅的形式表象下,其内涵所折射的吉祥寓意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饱含着中国传统观念的祈祥纳福。
其中福禄寿禧财、梅兰竹菊等是传统文化艺术中喜闻乐见的寓意题材,以亲切自然的内容和形象表达着人们的美好希冀,并将祥和吉庆的象征寓意形式在金属饰件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各种形式交相融合,形成了异彩纷呈的吉祥纹饰,使冷峻的金属饰件饱含生命的灵性。
03
铜活儿·材质之美
红木家具木质色泽温润、纹理流畅,是为一种自然之美。
铜活儿多以细腻光滑的白铜制成,经时间氧化,则更显古色盎然,铜活儿的光泽与家具木质纹理、颜色相互衬托,相得益彰,给人以美的享受,具有很高的艺术美学风致。
不过,每个历史时期都具有自己的风格特征。
明式家具金属饰件的典雅、朴实和简约,发展至清代乾隆时期,随着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人们追求富贵华丽的装饰风格,题材以壮观的纹饰为主,金银、玉石、大理石、螺钿等名贵用材被大量使用在家具装饰中,金属饰件采用了鎏金錾花、景泰蓝、镶嵌宝石、银丝等工艺手法,形成了纷繁多姿、雄浑华丽的装饰美学。
*文章来源国粹红木,图片红桥红!任何涉及版权权益问题请事先留言或加好友告知,红桥红第一时间说明或删除并赔付版权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