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害人不浅”的家居产物!别不舍得扔,很多人家里都有
发布时间:2024-10-30 15:03 浏览量:26
.01
PVC保鲜膜
如果吃完的剩菜剩饭直接放进冰箱不仅会串味儿,而且还容易滋生细菌,会导致每次打开冰箱拿东西都好臭,每种味道混合一起散发出来好无奈。
所以保鲜膜很有必要,而且对很多家庭来说使用频率很高,但很多人可能只是选保鲜膜,从未看过材质。
增塑剂和油脂接触后或者温度超过60°,就会释放出塑化剂等有害物质;更可怕的是制作pvc保鲜膜过程中,添加另外一种国家明确禁止的增塑剂DEHA,本身就是致癌物。
市面上一些保鲜膜虽然便宜,如果不看好材质,使用之后会影响健康。
.02
彩色塑料吸管
很多小朋友在喝水的时候,喜欢用这种彩色的吸管,一个是因为好玩,另一个是被色彩吸引。
.03
精油加湿器
冬天来了,空气干燥,很多家庭为里缓解干燥,会频繁使用加湿器,让居住环境变得舒适一些。但雾化加湿器不仅会把水通过雾化喷射到空气中,也会把水中的杂质和细菌一起带入空气中。请谨慎使用传统的雾化加湿器!有没有发现,很多餐厅、饭店用的最多的就是仿瓷碗又叫“仿瓷密胺碗”,因为比陶瓷碗更耐磕碰,不易碎,轻便和外观颜值高,特别是餐厅的宝宝餐具,大多数也是仿瓷碗。
其实,如果频繁使用仿瓷碗不利于健康,尤其是当餐具表面破坏或磨损后,会释放一些有害物质。
仿瓷碗主要成分就是密胺树脂,含有甲醛和三聚氰胺,超标100倍,高温时会挥发出来。有些便宜货为了省钱,可能会用比较低廉的材料替代密胺树脂,甚至只在表面涂了一层密胺粉,高温下重金属易溶于食物中,极其影响健康。
《中国食品网》也多次提醒,即使合格的仿瓷碗,使用不当也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尤其是对孩子更危险。特别是高温、长时间装酸性液体等,都会促进甲醛释放。虽然A5、A8可以用作餐具,但市面上售卖买多的就是A3和A5的仿瓷碗,依旧无法保证质量,不建议使用,如果外出用餐,也千万别再给宝宝用餐厅提供的仿瓷碗了,家里最好别再买了,隐患太多。
.05
一次性塑料手套
一次性手套大家都不陌生,它能很好地与细菌隔绝,保持手部干净,特别是在厨房或者吃一些油腻比较大的食物,比如小龙虾、炸鸡等,一次性手套必不可少。
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廉价、不合规的一次性手套并不能起到保护作用,甚至,戴上手套后,手还是会脏。
这主要是一次性手套材质的缘故,PE一次性手套,一般都是低密度聚乙烯,无毒抗菌,但会与油脂相溶,油分子能够从手套里渗透出来。以下手套适用的场景,一定要对应好,别乱用,不然安全隐患很搭。
为了安全,如果吃小龙虾等特别油腻的食物,更建议大家选择使用半透明磨砂质地的TPE材质手套或丁腈手套。
在购买一次性手套时一定不能盲目,除了考虑价格成本外,一定要区分使用场景,千万别只买只用便宜的pvc手套。
.06
一次性纸杯
对于天天喝咖啡的人来说,纸杯几乎天天用,可随时随手使用,殊不知隐藏一定的风险,特别是有些家庭为了干净、方便可能会给客人使用纸杯,特别是人多聚会的时候更是习以为常。一次性纸杯,在加热水后会释放大量微塑料。只要每天用一次性纸杯喝上3.3杯热水,就可能显著改变盲肠微生物组、代谢功能、免疫健康及生育健康等。
对很多年轻人来说,每天早上都要来一杯咖啡,其实,300ml的热咖啡里将有上千亿微塑料颗粒进入体内!
一项由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领导的新研究发现,带有防水涂层——低密度聚乙烯内衬的一次性纸杯,在接触100°热水短短20分钟后,释放的微塑料密度可达10¹²/L
咖啡杯内部层压有一层防水性薄膜——是防水聚乙烯薄膜,该薄膜主要由塑料(聚乙烯)或其他共聚物制成。2020年的一项研究评估了,这些薄膜在接触热水(85-90°C)后的降解情况。
荧光显微镜显示,一杯热水(100毫升)在15分钟内释放了约25,000个微塑料颗粒而薄膜降解,氟化物、气化物、硫酸盐和硝酸盐等离子也会被释放到水中。长期饮用一次性纸杯装热饮,相当于每天摄入微塑料和有害化学物。
部分一次性纸杯为了使外观更白,可能会添加荧光增白剂。这种化学物质具有潜在致癌风险,并可能对人体免疫系统造成损伤。长期使用这样的纸杯饮水,相当于在不知不觉中摄入这些有害物质。
.07
PVC塑料拖鞋
大家经常会看到网上会有很多9.9、5.9甚至是更便宜的拖鞋,感觉几块钱买回来起码能穿一个整个夏季,特别的划算。岂不知,有一些劣质的拖鞋都是使用工业废料加工而成的。这些物件是不是平时你也在使用,还有哪些东西隐藏一定的“健康风险”,影响生活,不如后台留言和大家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