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图读懂】跨境物流链条长、费用高,如何让数字化更好助力?
发布时间:2024-10-28 09:56 浏览量:8
来源 | 运联研究院
编辑|桂湘
跨境物流高度复杂,已经超越了人的经验可以管理的范畴。跨境物流涉及面广,不同国家具备差异化,且跨境物流面对多环节、多角色,此外还要关注货物差异采用不同的履约方式。
因此,跨境物流整个履约链条存在巨大的效率提升空间,而数字化是提升履约效率,降低履约成本非常有效的手段。
1)运费占比高
对比国内物流行业,跨境物流的单位履约成本较高,其中大多数成本集中在非干线部分。以某家电产品为例,海运干线费用仅占30%,10%为国内支线,60%是目的国落地配费用,由于订单密度问题,现在的履约成本居高不下。
2)时效长,存在资源调整空间
与国内次日达、隔日达等高时效要求不同,跨境的履约时效一般要超过2个周,3-4周的时效产品也非常常见。
这就给物流服务商留下了调整空间,可以通过资源的数字化,在时效和成本之间做动态调整。无论是干线的空运、海运的调配,还是目的国的一点发全国,或是分布式的派送网络,都有足够大的调整空间。
在跨境物流履约场景中,存在三大效率提升方向:
1)基于不同角色之间的交易效率提升
跨境物流中决策主体很多,不同环节间都存在交易行为。在货主与货代、货代与拖车公司、货代与报关行、货代与船司、货代与配送商等诸多环节都存在交易效率提升的空间。
交易效率提升主要是通过扩大交易主体资源池、增加交易主体信息字段两个方向突破。前者可以扩大交易匹配的选择面,在更大范围内寻求最优解;后者可以让交易主体更透明、更易识别,提升寻源效率。
这两个方向都需要增加资源投入,数字化是必备的能力,否则无法支撑资源池的扩大和信息字段的增加和准确性。
2)基于已投入资源的运营效率提升
支撑跨境物流履约交付的是各类资源,包括拖车仓库、舱位、派送资源等等,无论这些资源在谁手里,站在全链条的角度都会有成本的产生。运营效率提升的本质是通过增加适合的订单,降低边际成本。
在实际业务中由于数字化能力较差,履约资源运用效率低,存在着拖车效率低、仓库闲置、舱位闲置派送密度低等问题。更重要的是关于网络的布局,这已经超过了人工经验判断的范畴。
无论是国内的集货环节,还是目的国的派送环节,涉及的地域都比较广,当地网络无法满足的情况下,对企业自建提出了很大挑战。如何通过算法,合理布局大仓、转运中心、派送中心等,对成本的影响巨大。
3)基于内部流程的管理效率提升
除了交易效率、运营效率外,跨境物流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单证多、操作环节多,存在大量的客户管理和供应商管理等协调组织工作。在一个100人的跨境物流公司中,有超过50%的在职人员都是处理单证和数据、对接资源、外勤操作等职能相关的。
在客户端,由于无法实时看到货物轨迹,需要多次与客服联系,了解货物的实时动态,需要大量的客服来应对。
在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之间存在着大量的数据流转,客户、拖车公司、海关、船司的数据和单证标准都不同,需要有大量的数据转化工作,目前大部分情况下都是手工处理,效率低下。
在履约资源方面,与拖车公司、海关、船公司、目的站仓库、落地配等企业沟通存在着巨大的优化空间,邮件、电话沟通效率偏低,需要大量的人力去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