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现代一一八、九十年代校办工厂生产家具、家电的疯狂
发布时间:2024-08-17 10:52 浏览量:15
黄国营 / 文
刚才看到华中科技大学老同事在网上发的一组摄影,夏日荷花,想到的倒不是漂亮的荷花姑娘,而是把我们生活带进电气化、现代的“荷花牌洗衣机”,并由此联想到那个校办工厂为老师们大造家电的岁月。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甫始,释放了勃勃生机,人们也开始名正言顺地,追求美好生活。在学校里工作,也明显感受到这种生活现代化的冲动,亲历这种大家开始动手,领导积极配合的热浪。
记得最早是自制沙发。我们单位组织为老师们每家打制了一套沙发。因此我也了解了沙发的结构,看着他们搭建木架,安装弹簧,铺设棕皮,填塞塑料。以前,只有极少数条件较好的人家才有沙发。我上海老家有,那是以前资本家户主留下的。当年,在家里摆上一套新沙发,就是生活现代化的第一步。只是全校老师家里的沙发都一个模样,串门就能注意到这一点。
第二件是书柜。教师有书,所以盼望有个书柜。校产书柜设计非常实用体贴,上面四层玻璃推拉门很神气,下面两层大肚子,可放许多杂志和杂物。开始我在学校木工厂买了两个,后来先后又订了四个,排列于斗室之中,甚为壮观。文科扩散性思维,需要博览,书多是需要,也有点是虚张声势。理工科专一,几本书就可以折腾大半辈子,创新主要看论文,过时的大都是废物。我书架上也有一两本BASIC语言、Windows98之类,只有怀旧意义了。
自打家具应该不限于学校、单位,社会上也掀起热潮。从沙发开始,终于全套家具。妻弟喜动手、善动手,居然在上海给我们打造了全套“捷克式”家具运过来。大床大柜,五斗柜床头柜,设计时尚,特别是漆水不输厂家产品。据说油漆和打磨要过五遍。这也成就了不少能工巧匠,他们过了这个高潮也就洗手不干了,但在往后的家庭装修中还不时发挥余热。
最早的校产家电,是电风扇。电扇过去很少人家有,即便在火炉城市。学校量产,一家一台,只收成本,送来了凉爽的风。都知道这虽然没有牌子,但比市面上购买的名牌质量更好。学校的电机专业,是全国顶流,学校工厂的设计、选材、组装没得挑,都说两辈子也用不坏。知情者说,电机的矽钢片和漆包线都是超标选用。当然现在小家电早已是佛山的天下,品种繁多,价格便宜,巴掌大的塑料电扇也有,谁也不在乎它们能用多久。
然后就是洗衣机了,老师们一家一台,成本价。电机动力的强劲和质量也远非市面名牌能比。不过也叫“荷花牌”,应该是厂校合作。学校实习工厂能绕线圈生产电机,却无法制造洗衣机缸体的模具。后来发现,产品质量的“耐用”,有时真没什么用。在几次搬家中,电风扇和洗衣机都不知所踪,而现在随便买一个真不算什么,特别是电风扇。旧时王谢堂前燕,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这就是社会在进步。
洗衣机的历史作用,也许比一打“女权主义”还有效。年轻人无法想象,但现在的老人还清楚记得搓衣板岁月的艰辛。我偶然留下过一张母亲在天井里洗衣的照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水龙头下,大木盆前。要搓洗晾晒一家人的衣物,是家庭主妇很重要也许最累的活计,在洗衣机进入家庭之前。
最后一件校产家电,应该是电脑。90年代后期,PC开始普及。除了在实验室有,老师们都希望能自己个人也能拥有一台。校友会也动员起来了,在海内外调配各种部件。但不久,就不了了之,计划应该是取消了。因为IT和电脑发展太快,换型快,降价快。学校反应太慢。没多久,靠学校装配还不如到中关村小公司攒机来得快,来得便宜。
记得80年代初,学校设备处用世界银行贷款给我们实验室订了一台小型机,虽说是小型机,其实还是蛮庞大的。我们很高兴地装修专用实验室,还特别注意控温和防尘,迎接这宝贝。没想到小型机生产太慢,台式机早已异军突起,设备处给了我们一台TRS-80 ,没那么娇气,一般环境就可以用。很快,奔腾-286、-386、-486 ……浪潮一波紧接一波,目不暇接,听着时代急速的步伐。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尾声,是学校自产的月饼。中秋节,送给老师们一袋月饼加一袋咸鸭蛋,算是不错的节日慰问。当时院系手里没钱,两袋慰问品看着很实在很不错,但领导们心里明白,不过值20元钱。每位老师发20元钞票,实在拿不出手。现在呢,要发就发钱,老师们已不欣赏“实物分配”了。有一年中秋,我家双方单位发,朋友送,几十个月饼一个月也没吃完,怕发霉中间还特地蒸了一下。后来国家经济迅速发展,高校搞985,搞211,学校的钱也开始多起来了,热闹过一些年的“实物分配”结束。
之后,学校们再也不费心思为老师们打家具、装家电了。在不知不觉之间,我们的家居生活,完成了从传统到现代的切换。阵阵急促的脚步声已然远去,但在老辈的记忆中,余韵却还在。
居家现代化,还要补上一笔的是液化气。学校无法自己生产液化气,但是需要去争取指标。在铺设燃气管道之前,是用罐装液化器,那是有计划指标的,是一步一步扩散普及的。记得北大副校长朱德熙先生曾经抱怨,老师们要液化器也去找他。他是管科研的。后勤部门无力解决,熟悉的老师求助无门去找他,似乎也很自然。从烧煤到使用燃气,对生活质量的提高影响太大了。
说到生火做饭,我不禁想起以前的一位同事邹老师。老邹做事非常认真非常节约,给我即象深刻的是,他一块蜂窝煤居然要分三次烧,早上一次中午一次晚上再一次,中间把它盖住,有时还要重新生火。天哪,多麻烦哪!其实,上世纪八十年代,我自己也拉过煤,煤厂在校园外,得用板车把指标内的蜂窝煤拉回家,码放到厨房。有几次还得自己把散煤和上泥水用工具打压成蜂窝饼状(上海人叫煤饼,湖南人叫藕煤)。当时这也是大城市中985大学教师生活的一部分,现在的“青椒”可能无法想象。
沙发,电风扇,洗衣机,电冰箱,液化气,管道天然气……就这样进入了我们生活,这就是我们的解放之路,我们居家现代化的历程。中国的居家现代化,完成于我们这一代。
在这二三十年之间所发生的,岂止是百年之变,从大蒲扇搓衣板到电风扇洗衣机,这是千年之变,数千年之变。现在正在兴起AI,窃以为更是万年之变。我们都赶上了,幸甚幸甚。00后们可能认为生来世界就是这样。不是的,就在没多少年前,完全不是这样。
《碎片•落花集》(2024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