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散文|家装记事—难舍生活中那些老物件
发布时间:2024-10-09 22:45 浏览量:1
大散文|家装记事—难舍生活中那些老物件
作者 崔洪国
进门的那个博物架从当初搬家就跟着我们,相伴着度过了十多年的春夏秋冬,已经是这个家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物件。2013年前后装修的那会,正流行进门博物架的摆设。什么龙马精神的马,万象更新的象,牛气冲天的牛都可以占一个格,很精神地摆在那里。这些摆件大都是搬家的时候朋友赠送的,礼轻情意重,而且有着很吉祥、喜庆的寓意。摆在博物架上正好把空荡荡的空间填充了起来。后来熟视无睹了,感觉那些摆件成了家里凌乱的一个源头,有时那些角落擦拭不到,会有些灰尘,所以最初的新鲜感就没有了。加之摆件不大,占了很大的收纳空间,随着家里添置的东西越来越多,收纳空间越来越逼仄,感觉那个博物架和上面那些摆件就逐渐成为一种累赘了。
去年家装重新设计的时候,设计师就根据新的流行风格提议把博物架那个空间改造为上下一体的密闭空间。那些摆件可以根据空间布局摆放到其他房间适宜的位置。对设计师的这个方案,一家人也进行了反复讨论。也到设计室进行了现场实景体验,还从电脑端对那种设计翻来覆去地对比和比较。虽然对博物架有诸多不舍,最后还是选择按照设计师的意见,把博物架那个地方改造成从上到下的密闭收纳空间。原来的博物架确实好多空间都浪费了,上面没有到顶,中间留的空格过大,摆件摆放也不多,一进门的地方虽然留了个开放的四方空间,能随手挂几件衣服,但给人的感觉还是太过杂乱。下面虽然是密闭的鞋柜,但是鞋子早就摞了好几层,都摆不开了。按照新的设计,空间布局优化后,又大又开阔,不仅可以摆放物品,可以挂衣服,下面鞋柜的空间也多了很多空格,原来的逼仄和狭小一下子海阔天空了。改变,有时真得会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等待新的家装橱柜的日子里,一家人合计着如何处置家里占空间的老物件,首先想到的就是博物架。其实,我内心还是对那个博物架充满了很深的感情。不管怎么说,幸福的生活是亲人和家里的那些物件相伴一起过来的,它们也是这个家庭经历的每一件大事小事的见证者,平淡也罢,新奇也罢,快乐也罢,忧愁也罢,这么多年,它们也是默默无闻,风雨并肩的过来了。上面的一个摆件,哪怕一粒微尘,都带着这个家的温暖、温度和温情,怎么处置还真得很是纠结。后来还是想出了一个很好的主意。把这个博物架拆装后运回老家,给妻姐。老家的空间大,有的是地方,再说博物架也没有什么损坏,一直很好地用着,就是拆卸组装和来回运输的功夫,现在社会分工都精细化了,在专业人员那里,也不算什么技术难度大的事。博物架有了它理想的归宿。
跟家里姐一说,姐高兴得不得了。她家屋里有一个与我们家博物架颜色一样的橱子,旁边正有一个放博物架的空间。说完后,姐很快就给博物架腾出了地方。我们也是说干就干,我把博物架上的摆件整整齐齐放在了几个箱子里。把平时没有擦的博物架擦拭了好几遍,就如同新的一样。还从不同角度拍了很多张博物架的照片。平时朝夕相处,没有什么留恋和不舍。真到拆了搬走,心里还是如五味杂陈。好在以后有时间回到老家还能看到博物架。回到故乡后它又以一种新的形态传承了下来,对我们也是一种安慰吧。拆卸运输的时候我们联系了一个熟练工,我在后面的文章中会专章写到,这里不赘述。那天上午,有一个小时的时间就把博物架拆卸装箱了。而且是一条龙服务,当天就拉回到老家,听姐说那天中午一点多钟就装好了。
与博物架一同运回老家的还有书房里的那张床。说起那张床,可有些历史了。那张床是当年我在沾化工作的时候就添置的。那个时候女儿小,母亲跟着我和妻子在沾化帮着照看女儿,我们就买了那张床,放在侧卧房间里。因为当时母亲年事已高,身子骨不是太好,喜欢睡硬板床,我们就选了一个床垫子硬的,母亲说睡着很舒服。那个时候还流行席梦思软垫床,年轻刚结婚不久的都愿意睡席梦思床,随着年龄的增长,那种床睡着会感觉有些软绵绵的,舒服程度不如硬板硬垫床。母亲去世后,我考选到了省海洋与渔业厅,从济大路搬到现在住处后,我们从沾化把这张床我们主卧的床都拉了过来。我把这张床放在里北边的书房里,从此在这张床边与书香相伴,度过了诸多书香伴读的难忘时光。
有一段时间,我外出很喜欢买书,不管是到泉城路新华书店,还是到英雄山旧书市场,只要发现自己爱看想看的书,我都会第一时间买下来。回到家坐在那张床边如饥似渴得去读。《文化苦旅》,《撒哈拉的故事》《苏东坡传》《阅读未来》《宇宙简史》都是我在这个时间买来度过的名著。后来有了网购,看到有介绍的新书和自己中意的书籍,我会到京东商城,一本书下单几天时间就到了,又便宜又方便。我都会第一时间坐在书房那张床边,边读边思考,很多文思泉涌的文字是那些书,那张床,那个书房给了无穷无尽的源泉和奇思妙想。年龄大了,有时看书多了累,看一阵书,我就斜倚在床头思考片刻,再望望窗外的蓝天白云和璀璨星光,每次都会有心旷神怡之感。有时我会在床头打开平板,看一两集《乡村爱情》电视剧,既是一种休息和放松,也是给自己看书和思考找一些烟火生活的共鸣。
这次家装,在这张床的取舍上我和妻子也是很纠结。因为那种深夜坐在床边静静伴读,夜阑卧听风吹雨的情景毕竟塑型了自己这么多年的多彩生活和真实人生。如果床不在了,那一山的书墙还在,可以放一张书桌,但适应那种坐在床边,握在床头看书,追剧的状态已经很久了,一时改变还是心里有些疙疙瘩瘩。人生是一个“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不断精进过程,所以,思来想去还是决定把那张床移走,东边靠墙的一面也是打了从上到下的立柜,边角的地方与书橱无缝衔接,就改造成一个真正的中规中矩的书房。
后来,拆装博物架的时候,我们就顺便让工人把张床和拆卸了,一起运回了老家,放在了妻妹家的一间空房里。那张床的板材很好,很硬实,虽然这么多年,重新装好以后擦拭出来,还是和新的一样。虽然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坐在那张床边,从书柜里抽出一本书,或坐或卧,慢慢品读;虽然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追着《乡村爱情》,卧在床头,随着剧中的主人公或喜或悲,虽然再也不能坐在那张床边,望着外面的蓝天白云游目骋怀。但是回到老家,总还能看到自己心爱的这个物件,坐在床边,望着院子里青葱的果蔬和丰收的硕果,茄子、丝瓜、黄瓜、葫芦。生活原汁原味的色彩和味道又以一种崭新的故乡情节和叙事重新展开,而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和复原,灵思又如泉涌喷薄了。
中秋节回老家,与岳父岳母共度中秋团圆的时刻,我又专门去看了一下那张床和那个博物架。它们在新的时空里安然地摆放着,旧貌新颜,床上铺了新的床单,被褥整齐地叠着放在床尾。妻姐还细心地为那个博物架挂上了帘子,里面也是齐整地放满了各种各样的物件。看到它们,就如同看到了两个曾经风雨并肩的亲人和好友,轻轻掀起盖头,又像回到了济南的家里,那些曾经的场景转眼之间栩栩如生,生动鲜活了。
壹点号风过林梢